文/林一山、JoJo

口腔衛生不只關乎牙齒健康,口腔細菌還被發現與大腸直腸癌有關。口腔菌到底怎樣進入腸道的?漱口水真的可以幫助口腔健康嗎?台灣微生物學專家王紹鴻教授在新唐人「健康1+1」節目中講解口腔菌與腸道健康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,並介紹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的方法。

國際權威期刊《自然》刊登研究表明,在一些大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中,發現了一種與牙齦疾病有關的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。這種口腔菌可能會促進大腸直腸腫瘤的生長,並且增加癌症復發風險,令患者預後更差。

王紹鴻解釋,研究中提到的具核梭桿菌亞種Fna C2這個基因型可以耐酸,因此能夠通過胃酸進入大腸和直腸,並產生黏附因子貼附細胞,釋出毒性分子誘發發炎,促進腫瘤的發生

關於怎樣對付這類可引致腸癌的口腔菌,王紹鴻認為抗生素未必合適,因為它會不管好壞殺傷所有細菌,包括好的細菌,因此對於抗生素應特別小心。此外,有微生物學家利用噬菌體或綠茶裏面的抑菌分子,去減少具核梭桿菌。除了綠茶萃取物之外,食用含有大量多酚的蔬菜,或者飲茶提供的紅茶萃取物、兒茶素衍生物也可以清潔口腔,抑制腸道的具核梭桿菌。

王紹鴻提到,古人以前沒有牙刷,可能會將茶葉用於飯後漱口,去清除牙菌斑。而具核梭桿菌就是牙菌斑裏面最常見的一種菌。雖然利用茶葉的概念是正確的,但由於茶葉比較容易留下色素,所以後來大部份人都不會這樣做。

口腔菌如何進入腸道?

王紹鴻表示,有些口腔菌藏在未煮熟或未充份咬碎的食物中,還有些口腔微生物形成多菌結合的生物膜斑塊,跟隨口水或食物被吞進胃部。口腔菌如果形成團塊,就算經過胃酸和胃的蠕動,也不見得有機會被殺死。

更特別的是,有一些微生物在經過食道進入胃酸的時候,可以產生抗酸的能力,讓它們可以停留在胃壁裏面。還有些微生物則具有特殊外層包覆,例如晶球乳酸菌。另外,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,胃酸的酸鹼值會由pH 1至2稀釋至最高pH 5左右,此時細菌便有機會躲過胃酸的攻擊。

王紹鴻提醒,吃東西時最好要細嚼慢嚥,好好咀嚼,避免微生物藏在塊狀食物中,逃脫胃酸攻擊。此外,對口腔進行適當清潔非常重要,能減少多菌結合生物膜斑塊的形成。

口腔菌增加心血管風險

口腔菌透過血液傳播,到達身體其它部位。王紹鴻指,當我們刷牙時不小心弄得流血、有傷口或患上牙周病時,具核梭桿菌便有可能進入血液裏。具核梭桿菌在口腔中生成的丁酸亦會增加牙周病風險,因為丁酸會提高紫質(porphyrin)生成而促進細菌生長,還會作為部份細菌的營養成份,也會活化病毒致病,致使牙齦細胞發炎甚至死亡。

王紹鴻進一步表示,口腔菌會導致牙周發炎,而發炎物質與細菌經由牙齦傷口或胃腸道黏膜傷口進入血液,當它們到達肝臟的時候,會引起肝臟釋放更多急性期反應蛋白,包含會產生凝血作用的酶原。凝血酶原隨著血液在全身遊走的時候,如果遇到某處血管中有膽固醇堆積,或是血管有發炎現象,有更多血液滲出,就會形成凝血的血塊,此時就會出現冠心病相關的症狀。

因此,王紹鴻提醒大家要好好控制膽固醇,並且儘量避免口腔微生物進入體內而造成發炎現象。

怎樣做好口腔衛生?

王紹鴻憶述他的親身經歷,大約20年前,他曾經患上胃潰瘍,由於當時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療程,亦不知道用甚麼方法對付幽門桿菌,所以服用了4周的抗生素。當他吃到第3周的時候,整個舌苔就變得非常厚,原因就是抗生素只能夠殺死細菌,而口腔裏面還有很多真菌,包括念珠菌,它們就開始肆無忌憚地大量生長,反而造成了口腔裏面的菌群不平衡。

他強調,在口腔清潔方面,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去殺菌,而是把我們的牙齒表面或比較容易形成舌苔的地方,儘量用物理性的方式去刷除。

因此,王紹鴻提出保護口腔健康的注意事項如下:

1.早晚刷牙。

2.飯後以牙線或牙線棒清潔,協助消除牙菌斑或食物殘渣。

3.定期到牙醫門診檢查與洗牙,清除已經鈣化的牙菌斑。

4.避免經常使用漱口水。

王紹鴻解釋,含氟的漱口水可能對腸胃道的菌群組成造成很大的影響,建議1周不要使用超過兩次。而含殺菌劑氯己定的漱口水只對細菌有毒性,但常用的話會破壞口腔微生物群平衡。

口腔菌群對於硝酸鹽和一氧化氮的循環非常重要。我們食用的蔬菜裏的含氮物質,比如硝酸鹽,本來可以被口腔菌轉化爲亞硝酸鹽,再透過黏膜、血管進入血液,亞硝酸鹽也可以經過胃酸處理,形成一氧化氮。

一氧化氮可以控制血壓和血管的通透性,減少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,一氧化氮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血球黏附,但過量也會抑制神經傳遞和線粒體呼吸。而高頻率的使用漱口水,會使體內一氧化氮水平降低,可能造成血壓升高、增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。@

 

》》》了解更多,牙齦再生「保原牙」模式—神通牙膏

您可能還想看:

》》》牙醫沒告訴你的植牙秘密

》》》預防全身炎症和牙周炎 中醫師教你正確選牙膏